中国古代的“高尔夫球”是什么样子?今天模拟高尔夫小编就来带您一起了解。
高尔夫球是一种球类游戏。球比网球小,表面有硬橡皮覆盖。场上有九或十八个不等距离的球穴,场中设置障碍,参加的可二、三人,用金属或木质勺形棍击球,使球入穴,以击球入穴而击发次数少者为胜。
关于高尔夫球运动的起源,世界上有不同说法。一般认为起源于荷兰,高尔夫即荷兰文KOLF音译。
据说1000多年以前,放羊娃以牧羊棍打击小石头,使其达到一个目标,这就是高尔夫球的祖先。也有人认为高尔夫球源于苏格兰,其名称来自苏格兰的方言(Gouf),意为“击、打”。还有人认为是古罗马军团把高尔夫球带到英格兰和苏格兰。总之,各持己见,说法不一。
高尔夫球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。1931年中国、英国和美国商人合办高尔夫球倶乐部,在南京陵园中央体育场附近开辟了高尔夫球场地。其实,中国古代也有叫作“捶丸”的体育活动,酷似西方的高尔夫球运动。“捶”是击打,“丸”即小球,即以杖击打小木球。
这种球类运动在战国时期就流行了。据元代宁志老人《丸经》卷二序:“捶丸,古战国之遗策也。”捶丸运动在战国的开展情况,目前尚未见到这方面的史料,但在唐代却有记载。唐人封演《封氏闻见记》介绍说:唐太宗曾对侍臣们说,朕闻西蕃(今西藏)人马球打得很好,宫中曾派人前去学习,朕也去看过一次。
前几天升仙镂有蕃人在街里表演打球,大概以为朕爱好骑马,就故意在马上奔驰击球。唐太宗讲的这种击球活动,很快发展成有名的“马球”运动。从这段话可以推知,蕃人原先是在地面击球,只是以为太宗皇帝爱好骑马,才改为马上运动。
但是,由于马上运动比较剧烈,稍不留神就会发生坠马或冲撞事故,而贵族妇女大多又不善于骑马,为了适应贵夫人娱乐需要,遂出现了徒步以杖击球的活动,叫作“步打球”。
这在唐代诗人王建《宫词》有形象的描写:“殿前铺设两边楼,寒食宫人步打球”。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在唐代的宫廷,就已经有了这种以杖击球的体育活动。后来“步打球”又分化为两种:一种是参加者手持曲棍,击打小球,入门为胜,类似于今天的草地曲棍球。
另一种是击球入洞,分为集体或单人对抗比赛。击球距离为六十步左右,比赛时三棒将球击入各自选择的球洞,算得一筹。大会赛20筹、中会赛15筹、小会赛10筹为满。竞争场面激烈,颇受“步打球”迷的喜爱。其后“步打球”传入民间,逐渐演变成“捶丸”活动。
从宁志老人《丸经》中可知,宋徽宗和金章宗都很喜好“捶丸”,宫廷中经常开展这项活动“捶丸”不仅在成年人中盛行,也受到儿童们欢迎。宋代传有无名氏《蕉荫击球图》,画中两个孩子各自持杖击球,说明宋代这种“捶丸”活动已经比较普及。
此外,高丽国(今朝鲜、韩国)十四世纪出版的《朴通事谚解》一书,也介绍了元代开展“捶丸”活动的情况。
该书为来华人员使用的汉语应用手册,对当时流行于元大都(今北京)的“捶丸”游戏作了记载,其中有关“捶丸”活动的规则、人员组成和场地器材等,都讲的很详细。比如在“捶丸”竞赛形式上说:“击球之法,或数人或十余人分左右以较胜负”,这一点和今天的高尔夫球比赛人数规定没有多大区别。
又如在器材方面,“捶丸”所用的“球棒”是“用有木柄杓接球,相连不绝,方言谓之。 |